大紀元11月13日訊】(大紀元記者夏瑞希編譯報導)寒風刺骨的天氣,皮膚血管收縮、局部血液循環降低,進而使皮脂和汗水的分泌減少,皮膚變得乾燥、脫屑、容易發癢,這就是發生「冬季癢」的原因。
想減輕惱人的搔癢,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使乾燥的皮膚恢復滋潤。皮膚乾燥是因為缺乏水份,在沐浴後能立即抹上潤膚產品是讓皮膚獲得水份的最好時機。但是,如果發癢情況嚴重,那麼還是得尋求醫療照顧。
紐約長老會醫院的皮膚科醫生為冬季的皮膚保養提出以下重點:
1. 每天保濕:對正常及乾燥的皮膚而言,乳霜保濕產品優於乳液產品。如果是敏感肌膚,那麼應選擇無香味或不含羊毛脂的保濕產品。
2. 避免過度清潔:由於冬季活動量低、排汗量少,故身體較夏季乾淨。可以每天沖洗,但是沒必要每次都使用肥皂或沐浴乳,因為過度清潔,皮膚的皮脂會更加流失,反而造成更嚴重的搔癢情況。
3. 沐浴水溫不宜過高:洗澡時多用淋浴,而且水溫不宜過高,以免洗掉皮膚皮脂膜並帶走大量水份。此外,應選用無刺激性、含皂性較低的中性沐浴品。沐浴後立刻塗抹含礦物油或凡士林的保濕產品,並輕拍皮膚以利吸收。
4. 環境:使用空調、電暖器時,會降低空氣的溼度。因此,可在室內放置一盆水,以提高空氣的含水量,也可幫助保持皮膚的濕潤。
5. 避免暴露於極端寒冷的天氣中:低溫可導致皮膚病變或凍傷,如果手、腳的皮膚顏色改變,並伴隨疼痛或潰瘍,應立即求診。
6. 避免陽光暴曬:冬天的陽光對皮膚一樣危險。如果長時間待在室外,即使是冬季也要使用防曬係數為15以上的防曬油。過度暴露於陽光底下,可能會導致皮膚過早老化和皮膚癌。
7. 如果皮膚持續乾燥、龜裂、發癢、紅腫,甚至出現發炎、感染等嚴重情況時,不管是不是冬季,都應該求助於皮膚科醫生。